为而不争 持之以恒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传承经典,创新编研:孢子植物系统生物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08-05-20来源:作者:

    2008年5月13日-15日“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在北京举办“孢子植物系统生物学(systematic biology)研讨会”。孢子植物志编委会委员、全国承担孢子植物志编研的课题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和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共110余人参加会议,其中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约占总人数的80%。所领导及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领导对本次会议给与大力支持和指导,黄力常务副所长莅临会议并讲话,黄所长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微生物所的三大研究领域,指出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很重要,它是基础性研究工作,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并表示微生物所非常支持这项工作,使与会人员倍受鼓舞。

    研讨会由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魏江春院士主持,邀请著名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家洪德元院士、著名植物学家王文采院士、编委会委员,著名真菌学家郑儒永院士和编委会副主编吴鹏程研究员作专题报告;此外,魏江春院士、郑儒永院士和庄文颖研究员分别讲授“植物学拉丁文”,“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真菌的特殊规则及其应用”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2006)概要”。

    洪德元院士作了题为“走向科学客观的分类”的报告,深入分析、具体比较了生物学种和分类学种的关系,强调在系统学与分类学研究中要“牢记物种的居群概念,坚持野外观察和随机取样,尽可能观察和研究更多的标本,应用统计分析”,展示了植物分类学大家的风采,给年轻人指明研究应遵循的原则,采纳的理念和方法。王文采院士在“被子植物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的报告中,回顾了近代欧洲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从“按照习性分类”,“人为系统”,到“自然系统”及“系统发育系统”,重点介绍了美国植物学家Bessey提出的“被子植物一些器官的演化趋势”,并根据蕁麻科等三科具体研究实例指出“演化不是永远向上发展,常发生退化现象;有些器官,或进化,或停止,或简化”。吴鹏程研究员就藻苔的发现和藻苔纲的建立报告了20世纪苔藓学界重大发现的过程,特别指出在我国高海拔地区发现藻苔的艰辛和重要意义,引起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郑儒永院士在“与青年朋友谈谈真菌分类和中国真菌志”的报告中讲述了老一辈真菌学家“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和要求,强调“孢子植物志”的形式是“编”,重点在“研”;希望大家出好文章,不要一味追求文章的数量。谆谆教导,山高水长!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植物学拉丁文”和“植物命名法规”是分类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者的必备工具,犹如鸟之双翼。魏江春院士、郑儒永院士和庄文颖研究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座和及时的问答讨论达到了“让初学者入门,已学者提升”的目的,与会者获益良多。

    孢子植物志编委会副主编庄文颖研究员还主持了“中国孢子植物志编写规格”的修订。

    研讨会上魏江春院士反复强调通过系统生物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讨,让孢子植物志的编研遵循国际公认的规则,掌握好必备的工具,进行表型研究和基因型相结合的研究,既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犹如攻城时野战军(表型研究团队)和内应(基因型团队)的密切配合,“里应外合”攻克系统生物学研究中的堡垒;实事求是,不断提高编研水平和科学性,圆满完成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研目标,为孢子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物种资源储备奠定基础。

    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5月20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