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遗传及分子生物学讲习班”在我所圆满结束
由中国菌物学会遗传及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菌物遗传及分子生物学讲习班”(Fungal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workshop)于2009年4月12日—17日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功举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隶属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学科齐全、水平最高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150余名教授、副研究员、讲师、助理研究员和学生汇聚在微生物所,参加本次讲习班。讲习班采用开展菌物学不同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研究技术的讲座与实验技术演示相结合,使参会学员获得了良好的理性与感性认识,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4月13日上午,讲习班在A-102会议室举行开班典礼。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助理向华研究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彭友良教授,中国菌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与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杏忠研究员及中国菌物学会遗传及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员分别致词。
本次讲习活动中,彭友良教授、安志强博士、夏玉先教授和王成树研究员分别做了稻瘟病菌菌丝与产孢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学,基因结构、调控和真菌转化,基因文库构建与分析,真菌和真菌蛋白的染色、标记与成像等研究领域的报告。陈保善教授、王成树研究员、陈江野研究员、唐威华研究员分别做了真菌病毒研究进展,虫生真菌发病的分子机制,白色念珠菌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和植物真菌感染过程的激光显微分析等研究领域的报告。朱旭东教授、刘钢研究员、美国滨州州立大学Seogchan Kang教授分别做了新型隐球菌致病与发育机制、丝状真菌的次生代谢、真菌间及真菌与其他生物互作研究的分子和细胞学工具及真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与资源等报告。李少杰研究员、何群教授做了模式丝状真菌粗糙脉孢菌昼夜节律调控机理与构巢曲霉抗药基因筛选与克隆策略方面的报告。学术报告深入浅出,不仅体现了菌物学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而且侧重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的介绍,拓宽了学员的理论基础、技术能力与研究理念,更重要的是使学员学到了如何做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
本次讲习班还安排了大量的基础实验讲解与演示,包括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载体构建、真菌基因组DNA提取,根癌农杆菌菌株AGL-1感受态的制备、农杆菌介导的真菌转化,总RNA提取、RT-PCR、荧光染色等菌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重要而基础的实验技术,使学员们直观地了解与掌握了菌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技巧以及规范的实验操作。讲习班还为学员们提供了常用的大肠杆菌等细胞与质粒载体,使广大学员回去后,可以切实地开展不同菌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体现了广大菌物研究工作者对于菌物知识理论、研究技术与研究理念有着迫切的需求。中国菌物学会将根据我国菌物研究人员的需要,不定期举办不同领域的培训、交流活动,以推动我国菌物学的总体研究水平。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应感谢中国菌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中国菌物学会遗传及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中国菌物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大型仪器中心的支持。特别感谢王成树研究员、刘杏忠研究员及安志强博士为讲习班的组织付出的宝贵时间和经历,陈玉文秘书为会务付出的劳动,吕丁丁、石少华、徐玲玲、段志兵和安洋等讲习班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白逢彦、庄文颖和刘杏忠研究员提供实验演示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