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微生物模式菌株资源调查及基因组数据库建设》项目启动会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召开
发布时间:2021-12-23来源:作者:
2021年12月22日,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微生物模式菌株资源调查及基因组数据库建设》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召开。会议由微生物所科技处处长喻亚静主持,项目组咨询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陈宜瑜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戴玉成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楼慧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牛永春研究员,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刘勇勤研究员,中科院动物所王关红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研究员以及微生物所胡松年研究员、蔡磊研究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同时开启了线上直播方式。
微生物所所长钱韦在致辞时指出,科技基础资源调查工作是研究所的立所之本,研究所将尽最大努力协助科研团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科技部基础司综合处处长李哲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整体部署,就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综合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处长王祎就项目过程管理规范、实施方案编制等做出具体指示;中国科学院前沿局数学与交叉科学处处长段晓男指出要明确主责主业,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高度重视科技基础资源专项,建立制度体系,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项目负责人蔡磊从项目的背景目标、实施方案、平台与能力建设、科学问题与应用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实施计划,指出微生物新物种发表时所用的模式菌株是标定该物种性状的“标准”,是生物系统学乃至整个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材料。梳理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组资源并构建高质量的数据库,逐渐成为生物技术创新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更是各个创新型国家在生物资源领域竞争的重要途径。项目将整理我国发表的微生物模式菌株资源,入库测序并构建包括至少4200种微生物的高质量模式菌株基因组数据库。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马俊才研究员介绍了“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测序计划GCM10K”的进展和经验。
在听取了项目实施方案汇报后,项目专家组对总体的实施方案给与了充分肯定,并从如何确保建库、测序、拼接、注释、数据入库等流程各环节的质控、标准化、规范化、高质化,如何实现数据共享,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方式,国际合作的途径和方式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提出了多项实用建议。会议一致认为项目的实施将大幅推进我国微生物系统学与资源和数据深度挖掘的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多样性最丰富、拥有巨大潜力却尚未被充分挖掘的战略生物资源,也是地球化学物质循环的主要推动者,在维护生态平衡及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基因组中蕴含着各种表型的“密码”,是重要的数据资源。而微生物新物种发表时所用的模式菌株的基因组则是微生物系统发育树上最为重要的标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梳理模式微生物基因组并构建高质量的数据库,已经成为生物技术创新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更是各个创新型国家在生物资源领域竞争的重要途径。自2018年起,中科院微生物所就依托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牵头启动了“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目前已有来自美国ATCC、日本JCM等国际一流的保藏中心参与该计划,完成了超过3000种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本项目将对中国发表的所有原核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组和重要真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并与国际计划形成重要互补。项目形成的菌株资源和数据资源将分别通过国家菌种资源库,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和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开放共享,是国家科技资源库馆和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合作的一个良好示范,也将形成我国科技基础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