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菌(盘菌、肉座菌等)课题组
组长:庄文颖
电话/传真:+86(10)64807326
电子邮件:zhuangwy@im.ac.cn
组长简介: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真菌资源、物种多样性、DNA条形码与分子系统学综合研究。在国内外有影响刊物中发表论文150余篇;撰写主编著作4部,参编8部。发现真菌10个新属、176个新种、18个新种下单元。现任国际真菌学会执委会委员,国际刊物《Mycotaxon》、《Fungal Diversity》、《IMA Fungus》、《Phytotaxa》编委,《中国孢子植物志》编委会副主编等职。
组长工作经历
2011.05–现在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研究员。
1993.12–2011.0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1989.12-1993.1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副研。
1990.07-1991.01 美国康乃尔大学植物病理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1988.01–1989.1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助研。
1983.08–1985.01 美国康乃尔大学访问学者。
1981.09–1983.08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室,助研。
1975.12-1978.08 山西农学院,教员。
组长教育背景
1973.08-1975.12 山西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1978.08-1981.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真菌学专业,硕士。
1985.01-1987.12 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真菌学专业,博士。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主要从事子囊菌部分类群的资源、分类、DNA条形码、分子系统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旨在认识真菌物种多样性,建立正确的物种概念,发现新物种,认识类群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建立趋于自然的分类系统。
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中国孢子植物志》编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重大项目 编号 31093440,2011.1-2015.12
子囊菌部分类群DNA条形码的选择与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编号 31070015,2011.1-2013.12
子囊菌重要类群DNA条形码与分子进化研究,中科院微生物所基础前沿项目(子课题),编号KSCX2-EW-J-6,2011.1-2013.12
《中国真菌 志赤壳科 生赤壳科》编研,科技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编号2006FY120100,2006.12-2011.12
《中国真菌志火丝菌科》编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大项目子课题,编号30499340,2004.9-2009.12
中国西北地区微生物资源、分类与分子系统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编号30230020,2002.1-2006.12
主要研究成果简介:
在30余年的真菌学研究中,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撰写主编著作4部,参编8部。发现真菌新分类单元190余个,澄清大量分类和命名方面的问题;将经典与现代生物学手段相结合,审视部分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完善了现行分类系统;开展资源、分类、物种DNA条形码、物种多样性、分子系统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为探讨真菌系统演化规律做贡献,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兼职:
现任中国孢子植物志编委会副主编、国际真菌学会执委、4个国际刊物编委等职。
获奖情况:
庄文颖, 1995年,锤舌菌目和盘菌目系统分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三等奖, 唯一获奖人。
研究队伍
名单:
郑焕娣(博士后)
曾昭清(博士生)
朱兆香(博士生)
合影及个人照片:
已毕业人员
王 征,硕士,1993-1996,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
余知和,博士,1998-2002,长江大学教授
张艳辉,博士,1999-2002,美国(某单位研究助理)
张向民,博士,2000-2003,加拿大(某大学研究助理)
王 龙,博士,2001-200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
农 业,硕士,2002-2005,广西(单位不详)
刘超洋,博士,2003-2006,四川西南科技大学讲师
李文英,博士,2004-2008,广东省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
罗 晶,博士,2005-2008,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后
赵 鹏,博士,2008-2011,鲁东大学教师
代表性文章、专著、专利等成果清单
Zhao P, Luo J, Zhuang WY. (2011) Practice towards DNA barcoding of the nectriaceous fungi. Fungal Diversity, 46: 183–191.
Zhao P, Luo J, Zhuang WY, Liu XZ, Wu B (2011) DNA barcoding of the fungal genus Neonectria and discovery of two new species.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 54(7): 664–674.
Zhuang WY (2010) Taxonomic assessment of some pyronemataceous fungi from China. Mycotaxon, 112: 31-46.
Luo J, Zhuang WY (2010) Chaetopsinectria (Nectriaceae, Hypocreales), a new genus with Chaetopsina anamorphs. Mycologia, 102: 976-984.
Luo J, Zhuang WY (2008) Two new species of Cosmospora (Hypocreales, Nectriaceae) from China. Fungal Diversity, 31: 83-93.
Liu CY, Zhuang WY (2007) An attempt to use rRNA secondary structure characters in fungal systematics. Mycosystema, 26: 22-31.
Zhuang WY, Liu CY (2006) A new species of Geopyxis with ornamented ascospores from China. Nova Hedwigia, 83: 177-186.
Zhuang WY (2005) Re-dispositions of specimens filed under Lachnea in HMAS. Fungal Diversity, 18: 211-224.
庄文颖,余知和,王征 (2004)《中国真菌志 第二十一卷 晶杯菌科、肉杯菌科、肉盘菌科》科学出版社. 北京.
Zhang YH, Zhuang WY (2004)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some members in the genus Hymenoscyphus (Ascomycetes, Helotiales). Nova Hedwigia, 78: 475-484.
Zhuang WY (2001) Helotiales, Leotiales, and Pezizales. In Kirk, P.M., P.F. Cannon, J.C. David & J.A. Stalpers (eds.)《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ed. 9). CABI Publishing. Wallingford.
Zhuang WY (2000) Two new species of Unguiculariopsis (Helotiaceae, Encoelioideae) from China. Mycological Research, 104: 507-509.
Zhuang WY (1998) Discomycetes of tropical China. III. Hyaloscyphaceous fungi from tropical Guangxi. Mycotaxon, 69: 359-376.
庄文颖 (1998)《中国真菌志 第八卷 核盘菌科、地舌菌科》. 科学出版社. 北京.